星期五, 3月 11, 2005

學歷代表什麼?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學歷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
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心想:跟這兩個大學畢業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面上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所。
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
怎麼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哪!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面上廁所。
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內急了。
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十分鐘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麼辦?
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也起身往水中跨:我就不信大學畢業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過。
只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裡。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他問:“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裡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星期四, 2月 10, 2005

研究生症候群 三大時期

<<研究生發病期診斷書>>
潛伏期:不定。
傳染性:無。
感染人數:全台每年約十至十二萬人。
並無性別年紀的區分,只要身份為研究生,通常都會罹病,極少倖免。

關於本症候群,約莫能粗分為三大時期。

第一期:
通常發生於準備開始寫論文時,有以下幾種指標型症狀。
症狀:
(1) 覺得自己挑的論文題目簡直棒呆了,這麼棒的題目,怎麼沒人發現!?天助我也!
(2) 覺得自己天縱英才,就算沒能寫出絕世論文,也將撇出矚目佳作。
(3) 作研究回顧時,覺得他人的研究成果不過爾爾,狠狠地痛批別人一頓,快意快意。
(4) 能夠草擬出自認為天衣無縫的研究計畫以及進度表,並能與他人侃侃而談,意氣風發。


第二期:
這一期通常發生於論文開始動筆之後,發病時間很長,還能細分為三個階段,各有不同,茲說明如下:

第一階段:通常發生在寫大綱後動筆前。
症狀:
(1) 開始瞭解,連寫大綱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2) 發現資料居然出奇的難找,開始懷疑有寫出絕世論文的可能,而且懂得為何別人都沒挑 這個題目的原因。
(3) 發現懂的東西實在太少,終於瞭解「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道理,但是已經徹底來不及 了。
(4) 根本不敢動筆,「準備不週」的恐懼隨時縈繞心頭,怎麼寫都覺得不對勁,怎麼看都覺 得不爽快。
(5) 容易累,容易疲憊,容易想睡。
(6) 開始害怕老闆的電話,覺得實驗室是個麻煩的地方。

第二階段: 通常發生在實際動筆之後。
症狀:
(1) 對任何跟論文相關的東西絲毫沒有興趣,但是對於論文以外的東西非常感興趣,通常會附帶學會第二專長,像是:室內布置、煮咖啡、打毛線、美容、占星、打PSII、唱KTV、學會怎麼使用Lovema。
(2) 開始思考一些從來不會思考的問題,像是:「我活著是要幹嘛的?」、「這篇論文的價 值在哪裡?」、「我這樣寫會不會被告?」
(3) 開始制訂玩耍計畫,小至下午茶,大至海外旅遊,通通有興趣。
(4) 對於「計畫跟不上變化」這句話,不僅認同,簡直是實地體驗。
(5) 弄不清晝夜晨昏,醒來通常已經是午後,甚至天黑,作息混亂到根本不知道該吃 早餐還是午餐。
(6) 學會快速轉台,甚至能清楚的講出每天電視的節目單。
(7) 體態有嚴重的改變,可能狂肥,可能狂瘦。
(8) 逃避所有Meeting,能躲老闆躲多久,就躲多久。
(9) 站在鏡子前,會驚訝的發現:有個邋遢的野人在鏡子裡頭瞪著妳看。
(10) 非常希望一覺醒來,發現自己還沒念研究所,如果能的話,希望把所有東西都丟了。

第三階段: 通常發生在論文繳交期限前一個月。
症狀:
(1) 完全沒退路的狀況下,只好硬著頭皮上,對於能寫出啥子東西,完全沒信心,瞭解「不 忍卒睹」的真意。
(2) 面對胡言亂語的內容,開始努力說服自己抄襲。
(3) 挑戰身體極限的活動逐步出現,像是:「連續30小時不睡覺!」、「挑戰一天打一萬五 千字」。
(4) 發現跟老闆Meeting是天下最恐怖的事情,老闆不用作啥,看著初稿不說話就夠嚇人了。
(5) 開始使用Word裡,「邊界」、「行距」跟「字型大小」的功能,努力擴大篇幅。
(6) 抗壓性極低,任何風吹草動都令人抓狂。
(7) 覺得「能寫完論文」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別想說要寫得多好,寫完就好。
(8) 根本不知道外頭天氣為何,伴著你的就是鍵盤跟螢幕。
(9) 覺得看這本論文的人,全世界加一加大概不會超過五個。
(10) 本來想感謝一堆人的,但是已經沒氣力寫謝辭了。


第三期:
這一期會發生在口試本交出後,等待口試前。
症狀:
(1) 對於交出的東西害怕不已,用便利貼貼住自己覺得有問題的地方,竟然幾乎貼滿整本。
(2) 根本不知道口試會發生啥子事情,驚愕不已,鎮日睡不好。
(3) 忽然間意識到房間竟然亂到不行,非常懷疑自己怎麼能在這樣的地方活著。
(4) 拜拜的時間變多,希望口試時遇到好人。
(5) 開始思考未來該怎麼辦?懷疑自己根本不適合學術圈,並嘗試詢問雞排店以及飲料吧的加盟辦法。
(6) 開始煩惱該花多少錢印論文。
(7) 對於自己曾經堅持把一部無聊的連續劇從頭看到完,驚訝不已。
(8) 忽然間想起另一半的存在,不過,另一半可能已經不見了。
(9) 覺得很對不起「樹木」。 病癒: 口試通過,拿到畢業證書後的後遺症,延續期間不定。


後遺症:
(1) 有一大段時間無法閱讀「文字」。
(2) 嚴重退化到無法想像的地步,可能是國中,可能是小學,可能是奶娃。
(3) 開始動手整理房間,可能還會找到寫論文時一直找不到的資料,但是通通來不及了。
(4) 一段時間的狂玩,狂吃,狂睡,除了當豬之外,沒別的志願。
(5) 煩惱畢業即失業的問題。

星期六, 10月 23, 2004

主要報導人(key informants)

最近有位知名媒體人(以前是知名政治人物)引述中國網站的報導在廣播上說了毀謗臺灣國家元首和巴拿馬前國家元首的談話,臺灣的媒體人和政治人物常常可以亂講話,加上臺灣人民一向仁慈,讓這些人講話也不用負責任,唉....
不過,讓我想到質性研究裡有個主要報導人(key informants)這樣一個角色人物。

星期日, 7月 04, 2004

教育科技v.s.研究方法

不同學科領域或是不同問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其異同之處,觀察法、問卷調查、訪談等在各個領域的研究方法運用上很常見,至於教育科技領域有什麼不一樣的嗎?或許應該這樣說,針對不同學科領域的問題,是否有其特別的研究方法來找問題的可能解答,這部份就留待看倌您自個兒想想&來發表看法。
以下資源請參考
(p.s. Educational Technologyㄧ詞臺灣多用"教育科技"、中國多用"教育技術")
*教育技術研究方法
http://www.et.pku.edu.cn/methods/
*對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的若干思考
http://www.cbe21.com/subject/information/html/130303/2004_01/20040112_2056.html
*國內教育技術學研究的定義和領域--對教育技術學研究現狀的認識
http://dianjiao.myrice.com/article8.htm
*Research Methods In EduTech
http://blog.online-edu.org/edutech/
*Getting Started i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http://www.aect.org/Intranet/Publications/Research/index.html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Information, resources, & link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http://www.wilderdom.com/qualitative.html

星期日, 6月 27, 2004

研究方法套餐?

大家都知道做研究需要靠方法來尋求問題的可能解答,因此研究方法的選擇與運用自然就影響到研究過程及結果的品質,不過,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包裝了各式拼盤似的研究法套餐,但實際上會發現只是用到一些皮毛,甚至誤用者比比皆是,或許有人以為研究方法用的越多表示自己越高竿吧,所以就拼命套用。這幾年來研究所果真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立,的確也為"研究"注入了許多新氣象,不過,在量的快速成長下,好的質變似乎並沒有產生,這是非常危險的,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怎樣做好研究,而不是做出一堆文字垃圾。

Blogger.com越來越好用

Blogger.com改版了,很方便使用喔!
Template也很多,Good~